谁能凭爱意让富士山私有

       最阴暗是讲这类段子的人。

       比如说某个渔夫(或者农夫,总之是穷人)在海湾打鱼,遇见一个银行家(或者投资家,总之是富人),后者建议前者改变目前自给自足的生活。要他存钱,之后买船,之后开工厂,之后整合资产上市,之后离开渔村住纽约曼哈顿东京巴黎富人区。

       这个时候渔夫一定要问,然后呢?

       然后,银行家说,你就可以退休了。回到某个平静的海湾,过过出海打鱼的散淡日子。

       最后,渔夫一定会像智者一样反问,我现在过的不就是这种日子吗?

   

       我常常更阴暗地想,是谁,是什么样生活状态的人在意淫这样的段子。有一点可以肯定吧,他过得不够光明,不够诚实。

       所以努力打鱼就可以买船开工厂上市住富人区,如果逻辑如此步顺势而为,如果到老还能不失去现有的生活,我问你,这种只赚不赔的买卖你干不干呢?换我,我拼死也要一试。打鱼不过是一种生活方式,我想看看开工厂的生活方式,上市的生活方式,富人区的生活方式,既然打鱼也会被大海淹死,那么最不济,也不过时破产被债主砍死。

       生命是个死循环。按照以上故事逻辑,既然人生来就难逃一死,是不是一出生就直接死掉算了-----狭隘诞生狭隘的想象。

      

 

       大概因为循环是死的,所以,生而为人才更想在这个循环里活得尽量,有意思一点。

       看更高远一点的天。

       站在更广褒更萧条的土地。

       只有少小离家老大回,才能领会乡音未改鬓毛衰。

       一个只有在同一片海域打鱼的渔夫和一个买过船,开过工厂(哪怕最后失败)的渔夫,你无从判断境界的高下,却能一眼看出他们之间的泾渭分明,仅仅是为了这不一样,我就甘愿背井离乡。

       青春是要有方向感的。

       无论乖巧或者叛逆,一旦缺失方向,乖巧必然沦为庸俗,叛逆变得毫无意义。你一定见过老家混得如鱼得水的同学,他们虚张声势他们的地盘、圈子,他们晒幸福。其实不用晒的,背井离乡一定不如留守来得安逸。

       是因为见过外面的天有多高,你猜理解安逸。

       是因为见过了外面的天有多高,你再也没有办法安逸。

       据说看过的世界越大,人会变得越谦虚。谦虚不一定是青春的美德,但如果错过理想的生活方式,老了大概会折寿。

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这个世界终将是无奈的,但这是世界的事。

       而我,我们,只想凭爱意让富士山私有。

 


评论
热度(1)